阅读量:687 | 作者:超级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2025-03-02 12:25:07
近日,知名编剧、制片人于正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暑期档长剧的现象,直言这些剧集让他“看不下去”。他指出,暑期档的长剧中,流量明星频繁扎堆出演,内容质量普遍下降,导致观众的观剧体验大打折扣。在于正看来,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剧集的艺术水准,还可能导致影视行业的长期疲软。
暑期档历来是中国电视剧行业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,各大平台纷纷推出重量级剧集争夺收视。近年来,长剧的剧集数量和播出频率不断增加,导致一部分剧集的质量参差不齐。在这些剧集中,流量明星的身影几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“标签”。正如于正所说,这些明星虽然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,但他们的演技和作品质量往往未必能得到同等的认可。
流量明星扎堆出演的现象,也让暑期档的剧集显得同质化严重。许多剧集的剧情设置、人物塑造甚至对话风格,都在一定程度上重复,缺乏创新和突破。这种“流水线式”的生产模式,使得观众在追剧时难以找到新鲜感,最终产生了审美疲劳。而更为严重的是,这些剧集往往为了迎合流量明星的形象和粉丝需求,过度依赖明星的个人魅力,忽视了剧情本身的深度和内涵。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激发观众的思考,也无法提高剧集的艺术价值。
于正吐槽的焦点之一是,暑期档的剧集往往缺乏真正的创作灵魂,而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演员的选拔和宣传上。由于“流量即流量”的理念,制作方更加注重明星效应,而忽视了剧本的打磨和导演的执导。结果,不少剧集即便有着大牌明星的加持,但却因为故事情节牵强、人物塑造单薄而难以打动观众。这也造成了剧集热度的快速上升与急剧下降,许多剧集上线后迅速爆火,但也很快因为剧情拖沓、口碑下滑而迅速被遗忘。
于正还提到,暑期档的长剧普遍存在节奏拖沓、情节重复的情况。一些剧集为了填充长时间的播出周期,不得不加入大量无关痛痒的情节,导致剧集的整体节奏变得沉闷乏味。尤其是在一些古装剧、宫廷剧和都市剧中,剧集的长度常常超过40集甚至更多,许多情节的推进显得冗长而没有意义。观众在漫长的剧情发展中,难以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关注,而这种“长剧疲劳”也让许多人选择放弃追剧。
面对这一系列问题,于正呼吁影视行业应更加注重内容的创作,而非一味追求流量和明星效应。他认为,只有通过提升剧集质量,注重创作者的责任心,才能真正提升观众的观剧体验。于正还提到,虽然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,但只有在剧情和角色塑造上有所突破,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。否则,观众只会在短期内被“明星效应”吸引,而无法长期维系对剧集的关注和热情。
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市场中,影视行业亟需重新审视内容创作和制作流程的定位。流量明星虽然能为剧集带来短期的热度,但如果剧集质量不过关,最终难以维持观众的忠诚度。只有通过更多有深度、有创意的作品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赢得观众的口碑和认可。
总体而言,于正的吐槽并非针对任何具体的明星或剧集,而是对当前暑期档电视剧制作趋势的深刻反思。他提醒业内人士,流量不等于质量,只有保持对创作的专注,才能真正推动影视行业走向更好的未来。